- 发布日期:2025-04-13 15:10 点击次数:77
第五次反围剿跟前四次真不一样,等围剿一完事儿,邓小平就跟着红军往西边撤了。这可不是小打小闹,光是对付几个军的逼近和调动那么简单。蒋介石还有他那帮德国顾问,这回是信心满满,觉得胜券在握。他们之前吃过红军出其不意行动的亏,再也不想像追个鬼影子似的,追着有百姓支持,还总能提前得到消息的红军跑了。他们觉得这样追下去,早晚得栽跟头。所以这次,他们动用了有史以来最多的兵力,足足五十多万。而且这支部队装备精良,不跟那神出鬼没的红军硬碰硬,改用了包围起来消灭的招数,打算用这个办法把苏维埃政权给憋死。要把他们眼里的这颗“眼中钉”,给彻底拔掉。
冯·西克特将军和德国顾问们那会儿琢磨出的堡垒战术,就是为了搞定这事儿。国民党到处砌小碉堡,密密麻麻的。这些小碉堡还能互相打掩护,一条条的堡垒线,硬是把共产党的根据地给挤得越来越小。红军要是想攻打,国民党兵立马缩进碉堡里,借着碉堡的威风,从里面疯狂开枪扫射。另外,在政治和组织工作上,蒋介石那会儿有个主张,说是消灭共产党,七分靠政治手段,三分才靠军事。他特别倚重那些乡绅土豪的支持,恢复了老早以前帝王时代的保甲制度,十户百户连坐,专门用来对付共产党的组织工作。
国民党一步步收紧包围圈,这让苏维埃地区的领导人们琢磨着得想个啥招儿应对。《书名号》里头的事儿,大家伙儿议论纷纷,都在琢磨着对策呢。
1935年1月份,红军终于在遵义城周边有了短暂的休整时间。那时候,大家琢磨着在这贵州的小城里头还有周边地区,建个新的革命大本营。追击的敌人那会儿还没追上来,所以政治局就开了个大会,商量接下来该怎么走。
这次聚会让大家明确了毛泽东在咱们中国共产主义事业里的带头作用。长征路上停下来歇歇脚的那些队伍里,大多数管事的人都聚在这儿,商量着往后红军和党该往哪儿走。
会议已经拍板了文件,说李德还有那些没听劝的领导人,得为这次没能挡住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担责。参加会议的不光有毛泽东,还有政治局的好几位委员,以及一些站在毛泽东这边的人。最终呢,会议把之前的军事战略好好批评了一顿,也给改了过来。
撤退行动还在进行中,自打《遵义会议》结束后,大伙儿按计划兜兜转转了一个月。原来的北上计划不得不放弃,经过好几次新战斗后,又回到了遵义。接着,部队掉头往南走。这一路上,天天都得提防国民党飞机的轰炸,还得应付国军的围堵追击。
在长征路上,红军得跟敌人斗,跟饥饿斗,还得跟寒冷的天气较劲,同时呢,得翻过一个又一个山头,穿过沼泽地。他们得爬那高高的雪山,还得走过茫茫的草地。除此之外,红军还得跟那些带着毒箭的少数民族山里人打交道。
红军过了大渡河,就打通了去北方的路。这时候,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带着的队伍,跟张国焘带着从川陕苏区过来的红四方面军在懋功碰了头。红四方面军人多势众,活力满满,遇到的困难也少。而中央红军呢,经过好多场硬仗,人数已经少了很多。两军会合后,大家商量着想建个新的苏维埃政府。还有那么一支队伍,他们从鄂豫皖苏区直接往北走,在陕西搞了个红色根据地政治局,等走到毛儿盖的时候,就号召全军继续往陕甘地区进发。
所以,咱们的部队得横穿那片足足有4000米宽的大草地。在那样的沼泽地里走路,只能让牛马这些牲口走在前头探探路。谁要是一不留神离了道儿,那肯定得陷进沼泽里,连个影儿都不剩。红军分成两拨儿,去干这看起来根本完不成的活儿。头一拨儿里有毛泽东和中央书记处的好多领导。第二拨儿呢,是张国焘和两支部队混编后,再加上政治部派来的朱德、刘伯承他们。可第二纵队没能搞定那片沼泽。那会儿,张国焘是全军政委,他给第一纵队红军下了命令,让大伙儿撤回去。可毛泽东不干,他让自个儿的部队接着往前走。而那些原本听张国焘指挥的,却留在了原地。这么一来,红军就分成了两路,政治上也跟着裂了缝。张国焘不承认中央政治局的领导了,他自己搞了个中央委员会、政治局,还另外弄了个军事委员会。
第一方面军正走在一条荒凉又坎坷的路上,特别不容易。这时候,毛泽东站了出来,成了大家的头儿。邓小平呢,他也在这支队伍里头,专门负责给大家做政治上的鼓动和讲解。这事儿可不简单,也不是啥小事儿。你想想,当时那情况,得有多少事儿得跟大家说明白、讲透彻啊。
红第一方面军历经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在1935年10月画上了句号。他们最初从赣南出发时,人数大约在10万左右。可等走到高岗所建的陕北苏区时,就只剩下了七千到一万来人。但革命的队伍,还是在中国这块虽然不富裕,却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地方,扎下了根。他们在这里建立了坚实的人民根据地。
1936年秋天,也就是一年后,张国涛带着他的战士们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了革命根据地。这标志着长征圆满画上了句号。紧接着,张国涛马上指挥第四方面军向西挺进甘肃,投入到另一场激烈的战斗中。可遗憾的是,他在那儿遭遇了惨败,手下的部队最终被消灭殆尽。因为这,张国涛在1938年选择离开了延安,还投向了国民党那边,彻底背叛了革命。
长征结束后,邓小平身体抱恙,被疾病困扰着。那时候,伤寒病可厉害了,好多人都因此没了命。但他硬是挺了过来,只不过,病好后的一段时间里,他还没法参与到战斗中去。等到西安事变一发生,抗日统一战线就这么建起来了,邓小平又投身到了新的战斗中,他担任了八路军129师的政委,和刘伯承一起搭档,两人携手并肩,组成了让日军闻风丧胆的刘邓大军。
红军在长征那会儿,真的是翻山越岭,总共走过了18座大山,还跨过了24条大河,这一走就是整整一年。但他们厉害的是,硬是把队伍的精锐给留下来了。接下来,他们继续打仗,而且力量越来越强,最后终于赢得了胜利。这支队伍啊,不光能打仗,还是个政治思想教育的好地方。他们不光练出了自己的战士,还在路上给成千上万的百姓种下了革命新思想。长征路上积累的那些军事、政治和组织经验,简直就是后来革命胜利的一大法宝。
1936年12月西安那边士兵有了行动后,中国共产党和蒋介石国民党就坐到了一块儿,商量着要一起抗日。这事儿给后面八年的抗战局势带来了全新的转机。想继续了解的话,你得跟着我一起看了:说说新中国改革开放的那个总舵手邓小平,他在国共抗日那会儿的统一战线里,可是个关键人物。
